
對水的利用,以色列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而污水作為另一種水資源,以色列人也絕不怠慢。在一家名為Aqwise的污水處理廠,記者見識了以色列人將科技融入細節的高超能力。
這家污水處理廠距離特拉維夫1個半小時的車程,穿過一片綠油油的菜地,就是這家污水處理廠的所在地。放眼望去,和國內的污水處理廠沒有多大區別,絮凝、沉淀等污水處理相關的一些步驟,在這里也一應俱全。但是水廠的工作人員用手一指,一池污水中翻滾的塑料小顆粒引起了記者們的注意。
而在污水池中隨著水波翻滾的成千上萬的塑料小顆粒,正是這家污水處理廠的“核心科技”。在一處圓形污水沉淀池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這里采用的是最新的生物污水處理技術。他們研發出了一種名為“生物質載體”的小顆粒,是一種圓環形的塑料結構,每一個有骰子大小,由于其中充滿空洞,所以擁有很大的表面積。
在廢水池中,這種小顆粒會給分解污水有害物質的細菌提供更多的生長空間讓其能迅速生長繁殖,以消耗掉更多生物垃圾。 在一處污水攪拌池旁,工作人員用網子撈起一些小顆粒,這些原本呈藍色、綠色的小顆粒在細菌的附著下,全部變成了黝黑的顏色。
而出人意料的是,這些處理好的污水竟是澆灌附近菜地的主要水源。記者被帶到了進入污水廠時經過的菜地,在這一片綠油油的農田中,胡蘿卜、生菜、土豆成長的十分茁壯。一名照料這片地的農夫告訴記者,“這片地的澆灌水源,全部來自污水處理廠處理好的中水。水源十分安全,我們平時吃的就是這片地里產的作物。”
處理好的中水不僅滋養著這塊土地,也供應著大片其他土地。“經過處理后的水,雖然不能達到飲用標準,但用于農業灌溉已經足夠。”工作人員說,這些再生水,通過指定輸水管線,被導入不同地區用于農業灌溉的水庫之中。泵站控制中心,根據各地農業用水需求情況,以及各水庫中水的存量,及時調配各水庫的出水量。 在他看來,這種新技術與傳統的污水處理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占地少見效快,而且不污染環境。
目前,以色列的污水循環利用,在全球首屈一指,70%的城市和工業廢水經過再循環,輸送到以色列南部的干旱和沙漠地區灌溉農田,而這一比例是位居世界第二位的西班牙的三倍。
除了對污水的處理,以色列對水庫的管理也頗有些高科技電影味道。在以色列國家水務公司,有一個龐大的人工湖,人們稱它為“以色列國家水戰略儲備基地”。在特殊情況下,這個戰備水庫可以保證以色列全體國民七天的用水。遠處看,這個水庫就像一個公園內的人工湖,但是周圍有鐵絲網攔著,周圍有荷槍實彈的士兵站崗放哨。
經過審核放行,記者來到了水庫的“指揮塔”。在這里,一排電腦,三兩個工程師,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通過網絡觀察到全以色列水庫的水質、供應情況、水庫安全等諸多信息,并且是24小時實時監控。這里不但能觀察到哪怕是每一條輸水管線的微觀情況,還能全局性地掌握全以色列的水網。據介紹,只要指揮塔發出指令,甚至能遙控遠在國土最北端的加利利湖,開閘多久,放水多少立方米,都盡在這個小小指揮塔的管控。
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以色列人用他們的智慧,依靠高科技手段讓自己成為沙漠中不缺水的國家,這些技術和經驗都值得我國引進和借鑒。